当前位置: 首页 >> 西外在线 >> 正文

勋章闪耀喀喇昆仑 笔端丈量人生高度——记西安外国语大学05级校友杨国良

发布时间:2021-03-04  点击:

(校友简介:杨国良,2005年至2009年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与文学专业学习,毕业后服役于喀喇昆仑西端的武警边防部队,历任司令部参谋、政治处干事、指挥中心副主任、执勤科正营职教导员等职,武警少校军衔。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连续9年被评为“优秀干部”,2次获评新疆总队“优秀共产党员”,1次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全国部队优秀共产党员”。 入选“文秘类人才库”,获授“卫国戍边银质纪念章”。现为中共陕西省委外办一级主任科员,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春日料峭,乍暖还寒,喀喇昆仑戍边英雄的名字从雪域高原传遍大江南北,山河呜咽,国人悲恸,边关将士成为14亿中国人民内心最深的牵挂。在西外校友中,也有一位曾驻守喀喇昆仑优秀军官。他戎马军旅10年,用2000万余字丈量着红其拉甫的精神高度,成为同批大学生干部中提职最快、荣誉最高、勋章最多的典型。2019年转业后,他爱岗敬业,竭诚奉献,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期西外学子的担当精神和时代风采。他就是2005级优秀校友—杨国良。

一、携笔从戎——在最高最冷的雪域边关锻造铁血忠诚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饭菜蒸不熟,氧气吃不饱。”这句流传在喀喇昆仑西端帕米尔高原的顺口溜是对边防军人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海拔是一种境界,高原是一种胸怀。杨国良所在部队的驻地红其拉甫,在当地维吾尔语中是“红墙血沟”“死亡雪海”的意思。那里平均海拔4300米,空气中氧气含量仅为平原的47%,全年无霜期不到60天,风力常年8级以上,最低气温零下40℃,生物学家宣布它为“生命禁区”,地质学家称之为“永冻层”,是离天最近、离家最远的雪域雄关。

大学毕业前,当同学们把就业目标纷纷投向北上广和省会一线城市的时候,杨国良满怀对部队生活的无比憧憬和对边防事业的无限热爱,毅然放弃了南京市公安局、西安市交管支队和大连一家外企的优厚的待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携笔从戎的艰辛道路,把人生的坐标定位在高寒缺氧、四季飞雪的西部边关。初到红其拉甫,严重的高山反应让这个从未上过高原的热血青年措手不及,感觉脖子上像被勒着一根绳子,胸闷、气短、失眠如影相随。每当晚上睡觉被憋醒的时候,他急忙取下氧气端口放在嘴边,靠着床头大口大口地呼吸,等缺氧症状缓解了再躺下。同寝室的战友安慰他:“这是每名高原戍边官兵都必过的一道坎,等熬过这段日子,身体慢慢和环境了,就没那么难受了。”

忠诚源于信仰,信仰铸就忠诚。在雪域高原守边防,既是对生命极限和心理素质的严峻挑战,更是对忠诚品质和担当精神的本质检验。由于长期在缺氧的环境下工作生活,杨国良和战友们不同程度患上头痛失眠、胸闷气短、心室肥大、指甲凹陷、静脉曲张等高原疾病。身边战友有的父母去世不能送终,有的爱人分娩不能照顾,有的因高原伤身终生不育,有的因心脏猝死而永远倒下。但杨国良同志为国戍边的信念从未改变,将人生最美好的10年献给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边关国门,日夜奋战在反恐维稳形势最为严峻的新疆边防,先后参与了毒品走私、枪弹偷运、反动宣传品渗透等重大案件的查缉侦破工作,以“宁肯透支生命,绝不亏欠使命”的牺牲精神扎根雪域高原、忠实履职尽责。

二、以苦为乐——用两千万字的呕心力作丈量精神高度

 

伟大的精神需要历史铭记,不朽的功绩值得时代歌颂。红其拉甫是苦,但残酷的环境塑造了边防战士高尚的精神境界,孕育出享誉全国的“三特”精神,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荣誉称号,蕴藏着最为丰富的创作资源。曾在在毕业统考中以643分荣摘全县文科“状元”桂冠的杨国良,下定决心发挥写作特长,用笔来刻画戍边官兵的光辉形象。不到半年时间,《纤手与钢枪》《我愿是那唯一的绿色》《触摸边防》等50余篇反映高原官兵忠诚坚守的诗歌散文见诸报端和网络媒体,其中诗歌《界碑》被公安边防文联收录。

2012年国庆前夕,杨国良临危受命起草反映红其拉甫官兵英勇事迹的长篇纪实性报告文学。为完成这次艰巨任务,他当面向领导立下了军令状。他在报告文学前序中写道:这就是一声冲锋命令,更是一次战斗任务,如果写不好,将愧对一代代红其拉甫人的牺牲奉献,愧对身边战友爬冰卧雪的忠诚坚守。杨国良从查阅大量文史资料和捕捉鲜活素材入手,大到谋篇布局构思,小到标点符号运用,他都要反复推敲,逐字斟酌,一共熬了4个通宵。7天后,洋洋洒洒几万余字的报告文学《大风起兮红旗扬》顺利完稿,成功入选武警边防部队首部报告文学集《旗帜》,当年被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因工作思路清晰、文字功底深厚、文笔流畅、领会意图准确,2013年杨国良被调入政工岗位,开始担任长达8年的党委秘书和组织干部干事。大量的文字材料使他养成了“拼命三郎”的个性,办公室每晚都有他挑灯夜战的身影。战友们常常戏虐道:没有杨国良办公室灯光陪伴的夜间哨位是不完整的。

杨国良先后承担过授予模范荣誉称号20周年纪念活动、全国部队党建工作会议、历届党委扩大会议、党代表大会、民主生活会等大型综合材料的撰写任务,起草党委报告、调研文章、领导述职等5000余篇,多篇文章获评“优秀调研文章”和“十佳优秀案例”。2015年,反映杨国良同志个人事迹的《“文科状元”生命禁区书写人生海拔新高度》被《中国边防警察》杂志刊载,并在网络媒体广泛流传。

三、永葆初心——以夙夜为公的奋战状态坚守在抗疫岗位

 

2020年庚子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爆发,并迅速向全国蔓延,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对于刚刚转业到省委外办工作的杨国良来说,疫情防控是他转业后迎来的首次考验,更是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实践检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来不及等春节假期结束,杨国良便驱车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单位,主动请缨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为了做好疫情期间境外陕籍公民的领事保护工作,他先后整理完成驻外使领馆联系方式和国际航班停航情况等各类信息100余条,对接全省97所高校完成80多名拟回国留学生的信息采集、归类和转报任务。他坚持每日对在陕外籍留学生动态数量、需求和各国“秦人”微信群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拟定疫情防控处置日报110余期,有力配合了全省疫情防控大局。

2020年下半年,针对境外疫情扩散的严峻形势,他按照领导安排,及时拟定印发入境人员疫情防控方案、在陕外国人疫情防控措施等文件,第一时间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委、省政府的最新部署要求传递到基层市县,织密外防输入网络,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他及时向中央部委上报涉外疫情防控综合报告10余份,为国家层面及时调整涉外防控措施提供了有效依据。他起草的为海外陕籍人员解难济困经验做法被外交部转发全国外办学习借鉴,“秦人”微信群舆情动态信息被中央某部委全文采用。他认真梳理总结省友协郝洁同志坚守机场口岸前沿阵地、协助防控物资国际采购、安抚帮助海外陕籍公民等方面的先进事迹,最终郝洁同志作为省直机关唯一代表,被省妇联评为省级“三八红旗手”和“担当作为好干部”,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干部不辱使命、战疫在前、勇当先锋的内在热情。

在国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外疫情迅速蔓延的新态势下,党中央十分牵挂海外同胞。如何践行好“外事为民”宗旨,让海外陕籍同胞抱团取暖、共渡难关,这是外事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省委外办按国家和地区类别建立了14个秦人之家微信群,杨国良同志作为优秀骨干,被领导挑选担任荷兰群群主。他主动与中国驻荷兰王国大使馆、海外华人社团、友好组织联络,全面了解在荷陕籍留学生的诉求困难,累计答复疫情防护、隔离政策、转机回国、跨国寄运等方面的咨询120余个,解决海外滞留、就诊求医、居留到期等现实困难20余件,赢得了驻外使领馆和在荷陕籍群体的高度赞誉。

一位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留学生在杨国良微信里写下了这样一段留言: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天涯比邻、暖流涌动。因为在杨国良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更看到一个朝气蓬勃、前途光明、未来可期的强大祖国!